科研机构
湖南省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研究基地
发布人:湖南科技学院      发布时间:2015-06-04

    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研究基地是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要研究方向是隶属于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该基地于2014年5月被湖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成立,湖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陈弘教授任基地负责人。

    1.研究基地的历史沿革

    1993年8月成立马列部,负责全校马列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科研,后称两课部,2006年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以本部门教师为基础,2007年湖南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湖南科技学院研究基地、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立项批准湖南科技学院思政教学部申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2013年申报并成立了学校的“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研究所”。

    2009年以来,学科组和研究机构成员在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多项教育部和省社科基金课题,出版了多部专著,发表了一大批论文。已经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文化育人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传统道德尤其是孝道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民本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乡土历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本质及教学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目标体系和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教学的规范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问题理论与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方法论、执政党建设与政治建设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消费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创新、传播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建设等方面有了深入研究,在全国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论文,总体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2.研究基地的职能

    第一,将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尤其是地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学科结合,开展学术研究。为我省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为服务地方、开展咨询服务打造一个重要平台;第二,整合湖南科技学院相关研究力量,培育特色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设一支本领域的学术型与教育型统一的教师队伍;第三。为湖南科技学院建设一个在全省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以后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作准备。

    3.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是填补本校“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空白,对加强落后地区的地方性高校的学术研究,推动其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基于本地丰富的道德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本地道德文化为主的传统道德的研究与融入,能对全省产生学术和教育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为全省高校提供一个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研究交流的好平台。

    4.研究基地的队伍结构

    本研究基地的学术队伍能为研究基地职能的履行提供充分的保障,队伍结构具体情况如下:

研究方向

姓名

出生年月

学历

学位

专业

职称

人事档案关系

所在单位

专职

兼职

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及管理研究

唐艳明

1962.7

本科硕士

思想政

治教育

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兼职

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及管理研究

陈弘

1964.10

研究生

博士

管理学

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兼职

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及管理研究

万平

1973.10

研究生

硕士

法学

副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专职

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及管理研究

杨涛

1980.4

研究生

博士生

 

思想政

治教育

副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兼职

传统道德文化及

传承教育研究

潘剑锋

1969.11

研究生

硕士

思想政

治教育

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兼职

传统道德文化及

传承教育研究

吴海文

1964.3

研究生

硕士

历史

副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专职

传统道德文化及

传承教育研究

姚从军

1971.9

研究生

博士

逻辑学

副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专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

中国特色化研究

杨军

1969.9

研究生

硕士

专门史

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专职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中国特色化研究

谢双明

1964.10

研究生

博士

科学社

会主义

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专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

中国特色化研究

欧永宁

1974.8

研究生

博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副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专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

中国特色化研究

柏春林

1963.3

本科学士

中共党史

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专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及其传播研究

宋振文

1968.9

本科硕士

中共党史

研究员

湖南科技学院

兼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及其传播研究

唐森树

1962.11

本科学士

历史

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专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及其传播研究

吴俊平

1981.6

研究生

硕士

专门史

副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

专职

   
     5.基地的研究方向

    基地的研究方向有四个,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研究,由唐艳明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内容为:(1)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2)以创业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3)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研究;(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研究;(5)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互动研究。二是传统道德文化及传承教育研究,由潘剑锋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内容为:(1)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2)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5)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6)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化研究,由杨军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内容为:(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与理论教育相统一的活动模式与教学模式创新突破,形成“三结合”的新突破;(2)中共党史的管理学、政治学的研究新突破,形成理论教育内容与境界的提升;(3)农村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和谐构建;(4)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政教育;(5)基层民主建设研究。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传播研究,由宋振文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内容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研究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

    6.研究基地的科研目标

    在科研任务上,力争三年有1项国家课题、4-5项部省级课题立项,发表学术文章3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5篇,CSSCI来源期刊3-4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力争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项。

    7.研究基地的运行管理

    (1)湖南科技学院是重点研究基地的具体管理部门和责任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组建重点研究基地,指导督促基地正常运行与科学管理,组建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及成员,为基地提供人员编制、正常运行经费,设立基地研究开放基金,支持基地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塑造追求学术创新的精神,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高水平的服务。

    (2)基地依托于湖南科技学院,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总体要求,重点研究基地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设。从人员管理、经费使用、仪器设备使用、学术活动、对外开放与合作、国际国内交流、年度报告、定期评估、奖惩办法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实现重点研究基地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重点研究基地下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传统道德文化及传承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传播”4个研究室和1个办公室。研究室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把握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研究方案。基地采用两级模式进行管理,各研究室的人员聘任与考核由首席专家负责。研究室的任务和职能:组织研究人员参加各级各类课题申报和基地开放基金项目申报,组织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办公室的任务和职能:编制基地的研究计划,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负责基地外研究人员在基地工作期间的协调工作,负责与学术委员会成员的联络,负责基地学术活动的组织工作和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4)基地建立学术委员会咨询制度。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包括聘任考核、审议评定、决策咨询等。各研究项目接受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与质询。

    (5)强化科研服务意识,提倡理论研究与教育实验相结合,为教育决策部门与实践部门提供咨询和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我省及地方德育教育实践,利用网络、研讨会、现场研究等多种形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社会效益。

    8.研究基地服务地方,加强合作交流的方案

    (1)与地方政府部门(如永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委政研室、市史志办等)合作,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围绕需要解决的与基地研究内容相关的重大问题,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智力支持。

    (2)与省内有关单位合作,进一步开展与省社科院、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院校合作研究和交流,包括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基地欢迎省内学者自带课题入基地研究,共同申报省级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举办省级学术会议1~2场。

    (3)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基地邀请国内外学者来基地指导,共同参与国家级课题申报与研究。同时派遣1~2名基地研究人员出国或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研究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

    (4)建立与企事业单位、高校外科研机构、国内一流研究机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研究,充分发挥重点研究基地在“2011 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撑作用,形成重大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